西洋钢琴的我国情怀-殷承宗与我国爱乐乐团


如果把时刻往前推三十年,这张殷承宗与我国爱乐乐团的唱片肯定不可能出现在唱片行的CD架上,内里的「黄河协奏曲」顺便的标题还不算耸动,但是钢琴伴唱的「红灯记」可肯定过不了关,光是「天下事难不倒共產党员」这样的曲名,立刻要被警总给挡下来,甭说进口不可能,万一在海关被抓到,约谈笔录恐怕少不了。年代不同了,咱们终於可以用音乐与艺术的眼光赏识殷承宗的钢琴艺术。

刚拿到这张殷承宗与我国爱乐乐团的新唱片,双CD合辑,第一张是「黄河钢琴协奏曲」,第二张是钢琴伴唱「红灯记」,本以為这是老片新发,从头换过包装上场,不过仔细看唱片内页的说明,这才知道是2011年11月在我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厅的全新录音,作為殷承宗在2012年「我国作品集」的成绩单。


 谈起「黄河协奏曲」,原曲是1939年洗星海写作之「黄河大合唱」,1969年由殷承宗、储望华、盛礼洪、刘庄改编為钢琴协奏曲,次年1970由李德伦指挥中心乐团与殷承宗首演。相隔四十餘年,殷承宗再度录製「黄河协奏曲」,时空布景大不相同。1970年代的我国歷经文革洗礼,文明当年是為政治服务的东西,到了2011年,中心经歷三十年的改革开放,文明现已独立走自己的路,但「黄河协奏曲」裡面藏著「东方红」,却已是既成的现实,在政治与文明之间,从头詮释的「黄河协奏曲」,好像脱去了悲愤图强,却多了一分泱泱大国的自傲。如果您喜爱柴可夫斯基,也喜爱他的「第一号钢琴协奏曲」,回头来听听「黄河协奏曲」,您不难发现早年我国作曲家遭到俄罗斯影响有多深远,不仅是调性曲式,更重要的是交融当地传统音乐的影子,赋予「黄河协奏曲」歷久弥新的特质。这不仅是一首我国人改编的钢琴协奏曲,更在音乐中纪录了民族的情感。

双CD的第二张唱片录入「红灯记」,唱片文字写著钢琴伴唱,却是让大师殷承宗做了陪客,其实人声与钢琴位置应该适当,伴唱对钢琴不公平。「红灯记」第一次公演在1964年,1970较大起伏改版,尔后传唱我国,可说是最膾炙人口的「样板戏」。既称「样板」,这但是文革时期很重要的活动,思维改造都藏在这些音乐裡。看看歌词就知道,孩子纯真地开唱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」,到关栋天唱「什麼事都难不倒共產党员」,这些曲子很「样板」,早年唱起来可真是「雄赳赳、雄赳赳」,相隔四十年,不知道今世我国人听这些曲子起来感觉怎么?我在台湾长大,小时候唱的也是国旗歌、总统蒋公留念歌,长大了这些歌曲仍是了解,但现代人却Kuso起来,竞相改编成各种博君一灿的新词,现在在台湾应当不会有正经八百的「爱国歌曲」音乐会了吧?大陆呢?不知道,但达人艺典这张「红灯记」却是录得精彩。

放下歌词的样板与政治意味,把「红灯记」当作我国今世艺术歌曲来听,还真是趣味盎然。西方人用钢琴和人声写艺术歌曲,乐器便是钢琴,「红灯记」多了些我国味,还要击节打板,这一敲一击,钢琴就没了西方味,五声音阶和京剧唱腔喉咙一扯,这我国味可就一点也没西方影响,而是朴实的我国音乐。请注意唱腔与钢琴之间的应和,轻重之间彼此照应,歌词唱什麼,说实在的,听不是很清楚,但是那钢琴与唱腔声韵合起来的神韵,可真是有意思。是的,这是不折不扣的艺术歌曲,但肯定在舒伯特和舒曼裡面,打十个灯笼也找不到这种意境,那是我国人才写得出来的古调今唱。

达人艺典是大陆新式的发烧录音品牌,本片录音天然明晰,比起一般大陆新式发烧片,本片没有许多额定的后製加料,听起来更為乾净俐落,特别「红灯记」裡面人声与钢琴之间份额分配,让主和位置各擅胜场,不彼此拉扯,出现艺术歌曲丰厚的音乐趣味。「黄河协奏曲」录得气势雄壮,低频略显厚重,但那种分量好像也体现了「黄河协奏曲」自身担负的歷史包袱,尽管我不愿意把政治和文明扯在一起,但这曲子的布景却也脱不开政治啊!


修改:18928843168 微信:gzhifi E-mail:[email protected] 用QQ登录论坛,参加共享。